
新南向學生8.2萬人再創新高越南籍近4萬人穩居各國之首
新南向學生8.2萬人 再創新高 越南籍近4萬人 穩居各國之首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2025年9月3日報導】
教育部近日公布最新統計,113學年度境外生約12.3萬人,其中新南向國家學生約8.2萬達到新高,占比已達到境外學生人數的2/3。其中越南學生成長最顯著,5年間從1.7萬增加到近4萬人,持續穩居各國境外生之首。印尼1.6萬人居次;馬來西亞則自109學年度後落居第三,113學年度為9,686人,跌破萬人。專家評估,越南可能在今年底突破5萬人後成長趨緩,印尼未來5年仍保持成長趨勢。
印尼1.6萬人居次 馬國跌破萬人
境外生人數持續成長主要受到政策引導,包含教育部推動的新南向專班、國際專修部、新型專班,和僑委會主導的僑生產攜專班等,以產學合作、經費補助、媒合就業等特點吸引僑外生來臺就讀。
這股成長動能是否能延續下去?延續多久?投入國際教育工作超過20年的銘傳大學國際教育交流處長劉廣華分析,各國的情況有所不同,以攻讀學位人數成長驚人的越南來說,受惠於臺灣與越南簽訂協定互相承認文憑、文化語言相近,再加上學費與生活費較歐美低上許多、距離也近,對越南中產家庭具高度吸引力。
若以過去幾年的增幅估計,今年底越生人數破5萬應非難事,2026到2028年成長仍可預期,但成長速度應該會趨緩。除了人數已近4萬,邊際成長放緩屬常態;此外招收越生初期追求數量導致程度不一的亂象,政府已啟動受教權益查核機制,對違規學校施以停招減班,各校也自行加嚴審核,數量增長必然趨緩。
越南年底突破5萬 成長將放緩
印尼境外生部分,劉廣華則分析,除了全英語授課(EMI)、國際專修部(1+4)等政策影響外,華語熱是推動印尼學生來臺就讀的一股推力。印尼人口高達2.8億,雖然曾經過嚴重的排華事件而不易估算華裔人口,但有推估可能多達1.5-2千萬人。
2000年左右印尼政府鬆綁華文政策,加上中國大陸崛起成為重要推力,早期曾留臺的僑生返回印尼後許多人都開設華文補習班、從事華語文教育,也產生學生後送的需求,因此人數大幅增加。劉廣華表示,他自己近年在印尼招生就感受到家長和學生強烈的熱情,2代、3代人準備齊全來諮詢,人潮川流不息甚至到活動結束前都還在提問,他預估未來5年印尼學生人數仍會保持向上成長趨勢。
學生、家長熱情度高 印尼成長可期
至於持續下跌的馬來西亞,7年前仍高達1萬7,419人(2017年),是當年陸生以外的境外生最大來源國,如今缺已跌破萬人。劉廣華分析,除了新冠疫情期間,馬來西亞學生在臺人數跌幅算是緩和,並未大起大落,但持續以每年千人左右的幅度下滑,尚無止跌或反彈跡象。
他認為除了臺海情勢緊張、馬幣大幅貶值(致10年間學費支出增5成)、華人家庭少子化等因素以外;政策放寬也是一大原因,過去華文教育體系最高僅能設立學院(專科),華裔學生也不易進入國立大學,臺灣因此長期成為其留學重要選擇。
但近年政府放寬讓南方、新紀元、韓江等華教體系學院升格為大學;加上英、澳名校也紛紛在馬來西亞建立校區,銜接英、澳學制。使得想攻讀大學或獲得國際教育的學生多出許多選擇,來臺誘因減少。
少子化、選擇多 馬來西亞持續下探
此外,中國大陸高校近年來持續對東南亞學生提供獎學金與英語授課專班,尤具吸引力,2018年留學中國的馬來西亞學生約8千人,2024年已超過萬人,比來臺學生還多。綜合上述因素,劉廣華預估,馬來西亞留臺人數仍會持續下降,但多年來累積留臺逾10萬人、就業也達4、5萬人之多,因此不可能歸零,下降趨勢終止時,可能就會維持在該人數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