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兒照顧雙壓力民團建議仿星國不分幫傭看護放寬聘外傭資格
育兒照顧雙壓力民團建議仿星國 不分幫傭、看護 放寬聘外傭資格
【外勞社記者劉達寬2025年10月21日報導】
勞動部公布最新社福移工統計,9月底有效聘僱許可的社福移工為22萬2,295人;近日總統賴清德拋出放寬家庭幫傭申請門檻,引發社會討論。各界多以香港、新加坡作為對照,因其對外籍家庭幫傭申請較為寬鬆,也並不區分育兒或照顧,對女性勞參率也有顯著影響。
如雇主協會即建議臺灣在目前雙薪家庭、老幼照顧壓力下,應該採新加坡模式,允許67歲以上老人「或」16歲以下孩童的家庭申請外籍幫傭,讓長幼都有陪伴。
香港家聘外傭女性勞參率高達82.3%
按香港立法會今年2月的資料,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2023年統計,已婚並育有年幼子女的婦女中,未聘用留宿外傭者,其勞動參與率只有45.6%,若家中有聘請外傭,其勞參率則近乎倍增至82.3%。
因人口老化狀況,香港外傭照顧工作也從兒童延伸至長者,家庭成員年滿60歲退休夫婦有8.6%住戶聘有外傭,較1997年增長2.5倍;長人單人住戶聘外傭比例也在過去26年間由3%攀升3倍至11%。
新加坡部分,2024年的女性勞參率為62.8%,且其中25歲到44歲之間的女性勞參率,高達81.4%到91.1%之間。
根據新加坡人力部的資料,到2024年12月為止,外籍勞動力為157萬6,500人,其中家事移工為30萬1,600人,與新加坡人口相比約5%。香港2024年外傭人數回升至36萬8千人,若一家聘僱一名外傭,與戶數統計對照,約13.34%家庭聘外傭。
新加坡25-44女性勞參率高達8-9成
而根據勞動部最新的統計資料,至9月底有效聘僱許可的社福移工為22萬2,395人,其中家庭看護工為20萬4,085人,家庭幫傭為2,042人,機構看護為1萬6,248人,多元陪伴鐘點移工20人。整體社福移工占總人口約0.95%。
2014年曾有碩士研究論文針對引進社福移工人數與女性勞參率的關係進行分析,研究指出為因應人口結構老化,或追求經濟再成長,世界各國都致力提升女性勞動參與率,而臺灣與先進或鄰近國家相比仍有差距(勞動部最新統計至今年8月女性勞參率為52.23%)。
十年前研究指移工增助女性勞參率
1992年開放外籍社福移工,初期外籍家庭幫傭名額快速核配完,顯示需求殷切;但因外界擔憂家庭階級化、弱化女性家庭地位,而調整提高幼兒與長者的年齡門檻,並改採「評點分配制」,政策限制趨於嚴格,也使得後續外籍家庭幫傭人數在1996年達到高峰後,一路快速下滑(目前占社福移工人數約1%)。
研究指國際上將家庭幫傭與看護工合併為家事服務,少如臺灣區分。政府強調以家庭看護補充照護人力不足,但實務上容易由照顧病患延伸到及其家屬,過去也由於家庭幫傭限制額度,而衍生以假借、挪用等情況。(目前占社福移工91.7%)。
該研究採用2002至2013年人力資源調查資料,納入相關研究常用因子,透過ARX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分析及推測結果:總社福移工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增加1個百分點,對於女性勞參率有4.6%的促進作用。
仍有取樣限制 需考量多元課題
論文作者指出社福移工持續引進,對於促進女性勞動參與率有顯著調升作用,印證照養偏向女性,也顯示社福移工引進,有更積極效果。
不過該研究也指出,受限與取樣期間不足和樣本型態限制,且尚未將女性教育程度變數納入;並指出全國性的人口流動政策,涉及的領域、範圍並不僅限單一性別與單一市場,隨移工引進人數攀升帶來的其他課題,需同步考量權衡。
該研究已逾10年,隨時空變遷也有其限制,但多年過去近日的政策討論狀況,也反映仍有需要進一步投入資源,探究社福移工引進、配套政策等多元因素,對生育率、女性勞參率的影響。



